close
從四川回到成都, 一早出門到成都知名景點
【杜甫草堂】博物館
唐朝詩聖杜甫為躲避安使之亂, 帶家人來到成都
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,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茅屋
並在此居住3年9個月。杜甫在《懷錦水居止二首》中,
曾用「萬里橋西宅,百花潭北莊」來形容茅屋的位置
在茅屋居住近四年裡, 杜甫共作詩240餘首
中國現代詩人, 學者馮至在他所著《杜甫傳》中這樣說:
「人們提到杜甫時,盡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,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
我們有登記了一位解說員, 除門票之外還要另外支付費用
在裡面, 好幾棵金桂正盛開著
走過去總有一股香甜的味道
金桂花比較一般的厚實大朵一點
大雅堂壁畫
紅牆園林門
走在這片紅牆綠竹, 感受到詩聖一生坎坷卻又憂國憂民的情懷
雋永的詩詞流傳千年
解說員說詩聖杜甫常走在這片紅牆小徑抒發情緒
當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條兩邊種滿花木的小路稱為花徑
他在詩中曾寫道「花徑不曾你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今天的花徑是網紅打卡的紅牆夾道。
杜甫草堂全貌圖
大廨中的杜甫銅像,
表現出詩人一生坎坷卻又憂國憂民的情懷
杜甫石刻像
詩聖杜拾遺像
左拾遺, 是唐代的諫官名
拾遺,從字面意思看,是拾起(皇帝)遺漏的東西,
也就是向皇上諫言,提醒皇上的決策過失,為朝廷匡正政策。
杜甫投奔唐肅宗後,朝廷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,這官是大是小?|唐玄宗|安史之亂_網易訂閱
詩聖杜甫 茅屋故居
進去裡面參觀才知道詩聖杜甫當時住得很簡陋
在杜甫草堂博物館裡很多少見的黃金竹
待續~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